StatCounter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入秋後,便不曾如此自然早醒。看著外頭,真希望風雨能少一點。中學時代,perhimpunan上我不因陽光猛烈而背過身去,於是有了“向日葵”之稱。(那位仁兄,還記得嗎?)每當風雨如晦,尤其眷念熱烈的陽光。唯有光,讓人能無所懼於陰澀,真實地面對所有可見與不可見的艱難。

2010.11.13.06.07.25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二言

生命每每充滿未知,唯有往前才能找到答案。

仰頭吧,光之下,有拂風。

2010.11.12.05.14.43竹鎮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答校長書,兼寄遠

校長:

新竹有我坐鎮,無妖無孽。雖總望著放颱風假,可據說爲了科學園區爲了全國,新竹不放颱風假。
……
人常假想另一種情況也許更好,而實際未必如此。——當然,風涼話比較容易說。
梅姬即便不來,天氣也該——並且實際也——轉涼了。快兩個月了,卻未真正感覺踏實,許是新竹風大,吹起太多塵埃。

曉薇

2010.10.25.01.21.53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梅姬(Megi)駕到

太陽高挂,狂風猛吹。
尖叫聲四起,這是現在的清華。
充滿日本味道的中譯名,實際上是韓文메기鯰魚的音譯。菲律賓人喊它Juan。
2010.10.17.07.13.38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不想隱瞞事實

1. 九月九日註冊,九月三十日交報告,十月一日才拿到學生證和居留證。
2. 至今未拿到獎學金半分錢,錢包剩下三百多塊新臺幣。馬幣?新幣?美元?對不起,很麻煩。很久很久沒感受到錢的威力了。
3. 滯留,感覺未來之茫茫不可測量。
4. 室友極其健談,我該到哪裏尋找自己的空間?
5. 初秋也有大太陽,但衣物只能萎縮在指定空間内窺探外頭的陽光,因爲公共場域不准曬衣。想念新加坡組屋的曬衣竿。6. 房間窗戶向西北,白天極暗,當年那位建築師似乎完全不懂採光原則。

我是被寵壞了嗎?不是吧。我祇是希冀光。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臺北一夜

兩個星期前,因爲友人來訪,所以有機會逛了光復路二段清華夜市後面的眷村。今天又因爲友人來旅遊,得以在來臺一個月後,正式訪問臺北。午後遊歷細節下次再敍,重點是從傍晚開始,經歷重重考驗,目前人在西門町附近的萬華區昆明街上的一家背包客旅館,Taipei Backpackers Hostel(www.taipei-backpackers.com) 。E4,一夜三百五十臺幣,和兩個明天回國的泰國女生同房。
以前曾說要在茨厰街和十五碑一帶找個旅社過夜體驗民情的想法而今在北嶼實現了。
爲什麽不回新竹?因爲明天是雙十節!領了居留證,即便馬總統不邀請我,我還是願意去觀禮,因爲明年雙十,未必願意做一小時許的車,從新竹遠到臺北。
也許脫離一下熟悉的117室,就能撥出一些時間和心情記敍生活?
也許有朋自遠方來,就是我出遊的機會?
臺北一夜,是爲誌。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身份鑑定

今日始,獲凖居於民國。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誌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夜23.56。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片羽

靜謐午陽,紗窗影塵。
——記寧寂伴書之日。

2010.09.26.07.14.53 雅齋117室。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豆花夫妻

十七區每週二傍晚有夜市,馬大宿舍邊上,有個賣了至少十幾年豆腐花的夫妻檔。

五年多來,雖不是每週二必捧場,卻也是常客,另外或許也因爲我總是自備盒子,久了就成熟客。多聊幾句之下,知道他們的孩子都已就業成家,還剛有了個孫子;兩人每年都閉檔旅行一次。夫說:做人開心就好嘛;妻說:都做了這麽多年,當然要休息嘛。

自製豆腐花、豆腐水不容易,一早要起身準備,遇上雨天,買者少,就糟。但是天下再大的雨,他倆臉上仍淺帶微笑,是一種自在的姿態,不怨天不怒雨。有時遠望過去,正好沒有顧客,他們並肩坐在掀起了門的貨車廂沿,笑視低語。

恩愛到老不容易。幾多少年佳偶,老來心中僅剩責任和義務。而在他們尾際帶紋的眼裏,愛意總盈盈。

2010.08.17.02.21.21雨後柏號屋
(此刻鄰人正厲聲以鞭訓子,何以家家竟不同?)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今夏有風向東北

機票簽證老早辦妥了。
朋友幫忙把書物從辦公室搬囘住處了。
第一個來看房間的女生,很快答應入住了。時間正好。
清假了。但是周末要回去上課,最後還要趕改幾十份考卷,還有unit file。

正消滅囤存的食物。
正整理幾年來積累的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一切。

正好近日乾熱,猶如北國之夏。
來不及見面的朋友,後會有期。

國慶離國,寶島尋寳。Action!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食憶

午際提及小吃,水餃豆漿油條菜包飯糰仿似列了隊在眼前。
唇舌齒頰熟悉的滋味,都是時空光影划留的刻印。
長亭更短亭,尋覓歇停之閒,總有星月企望與希冀的微光。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預言

在民國,靠倚灰墻木窗,俯首是千卷掩掩,或行步風雨斜坡,仰頭是老樹蒼蒼。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5th anniversary

Today is my 5th anniversary in UTAR. Thanks to all on the way to bring me to today. I would remember all the bitter-sweet memories.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禍?福?

整個下午有課,囘辦公室準備,發現電腦設置被改動,不能上網。撥電給週六不上班的IT人員,調整回來。於是,我又學會了一項設置技能。想起昨天有人說我“電腦很厲害”。其實是沒辦法,什麽都得自己來。如果還有人說我“XX很厲害”、“YY很厲害”,對不起,不是我厲害,而是沒辦法,又不能坐以待斃,只能自己來。久了,就成了傳說中的“厲害”。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隨手

魑魅魍魎來來往往風起雲湧稍縱即逝
你在塵夢之中望不見牽向來世的那縷綫索
回首一瞥
鏡裏霜鬢早冷

2010.05.27.04.15.19衛塞前夕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他留下的精神线索

不应算是邂逅,只能说是缘分。

去冬的《复旦青年》上有篇他的自述。他大名鼎鼎,英文极好。或许曾在文科楼擦肩而过,但一直没有一个人是在和我打个照面时,让我猛然想起《复旦青年》里他的照片的。

报上的他,戴副眼镜,说着话时也举起了右手做个手势。这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不无揣测。

在冬日阴郁的午后,我走进美研中心,因为他将讲述《留住我们的精神线索——漫谈汉语修养》。

一楼大厅挤满了人,是不可能有位子的了。台上一位高大的银发人和几个黑发人调试着音响。就是他吗?

主持人开口介绍了。果然,他就是陆谷孙教授。

声线润朗而有说服力。虽然顶上白雪纷飞,但思路、言语的清晰,是许多生活混沌、头脑糊涂的年轻人所应自惭形秽的。

X X X X X X X X

为什么陆老是外文系教授,做的却是有关汉语修养的报告?“有一次我拿了一本书给学生看,他一翻,第一反应是:‘啊?直排的啊?’”

原来是有感于今日中国学子的汉语掌握能力大幅下降,而从情感层面谈起,呼吁重视汉语修养,而非谈论技术层面的掌握汉语的方法的问题。

“语言靠的是口口相传、心心相印。”语言是文化的遗产,是活的,与其他物质性的文化遗产不同。但是现在每年有70种语言在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每年2月21日为“母语日”,因为母语是发展和继承传统的最好工具。欧盟有处于强势的英语为共同语言,但亦定2001年为“语言年”,为的是强调内部各国的语言都是平等的,提倡语言的多样性。

你说,我们如何能不重视、爱护我们的母语?

陆老:“我认为我们应以四种态度对待汉语:尊重、敬畏、护卫、热爱。这是祖先传承下来的语言,难道你要做败家子吗?”

他生长在那唤作余姚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对于文字是极为敬畏的,“要知道,仓颉造字时是天雨粟,鬼夜哭的。”所以,不许用带字的纸做手纸;大年初一不许说“病、死、祸”一类的不吉利的话,“否则老奶奶的手随时就会擦上我的脸”……

X X X X X X X X

陆老说,我们必须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为我们带来了明白易懂的汉语和与之相应的新式标点。晦涩的文言和句读的方式,由此一去不复返。当时只讲创新,不讲继承,最好全盘西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天上的“星星们”,甚至出现了吴稚晖等人倡言的“中国文字迟早必废”。

“幸好有陈寅恪等人把我们的精神线索传了下来。”——陆老如是说。

别说三没——没错、没用、没味的语言。别讲无个性、无风格、无感染力、无魅力的话。

21世纪,新新人类的语言强调个性和特性。为什么?

“第一,这是作为对文革时语言失忆症的反动。文革时,国家意志取代了个人语言,无论什么事,群体喊的都是乏味的口号。现在大家都要用语言显示自己的个性。第二,这是中国长时期闭关自守的结果。早些年,年轻人追崇欧美潮流,全身上下都要钻个洞带个环,搞body-piercing;现在是哈韩,发型打扮都跟着韩流。语言方面也要追随潮流。第三,电脑、手机的普及,让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流动的、以至梦呓的文字,连标点符号也不用了。这是很容易造成歧义的。”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出现800个新的生词,有人为此编了《网语词典》。陆老说:“应该叫‘手册’,因为它过不了两年,就会被淘汰的。”

大陆机场那个“国际出发”、“国际到达”的指示牌是否让你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原来那是直译自英语的“Internatioanl Departure”和“Internatioanl Arrival”的结果。陆老说:“还不如香港机场的‘出境’、‘入境’来得准确明白呢!”

汉语原是偏于阴柔的语言,虚词具有很大的功能,但目前虚词的功能在巨降中,而实词的作用却在经历一种变革——“你们的教育生态了吗?”、“这个女人好三八”、“我们的讨论很文化”——陆老认为这无疑是受到港台汉语中,名词动词化、形容词化的影响。至于像校园流行用语中的“完美郁闷”、“零距离”,文告中的“把旧照片拿来进行出版”,流行歌曲中的“走出那沉甸的从前”、“你是那么咄咄你是那么乖乖”,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词句,则实在不知从何而来。这种词句的出现,实际上显示了使用者对于母语的一种玩弄、狎戏、轻蔑的态度。尤有甚者,强不知为知,于是出现了“武松”变“武鬆”的荒谬,和“附上拙稿一份,请您拜读”的笑话。

疏忽和轻率,使得我们离澄净纯洁的母语越来越远。

X X X X X X X X

“你们都是文化精英,若不具备文化意识、不担起精神责任,难道要靠那些写出‘伤了的伤心’、‘痛了的痛苦’的作词人吗?”

如何提高汉语修养?最直接的方法,是学繁体、看直排。陆老说:简体、直[注:误,当为“横”]排的推行,使得扫盲工作取得成功,其意义不容否认。但学学繁体字、看看直排书,确实是提高汉语修养的重要方法。繁体字结构之美,在书法上更是显而易见。

总有人问陆老幼时是否背过四书五经,他说:“我们那个时候哪来的私塾啊?早都废了。”小时候,家里是重视语文教育的,不像今人看重英文数理。用余姚话背诵的唐诗,那时当然不甚了了,可年长以后,积累下的文字中蕴含的感情,都激活了。因此,家训、尺牍、《周易》,都是值得一读的。“如果你们真要背点什么,就背《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

陆老也建议,应多读专业散文,既能提高汉语修养,又能补充专业知识。“像张五常的经济散文,就很好。”

还有个方法:写。过去他当系主任时,学生办报之风兴盛,今日社团活动多,但能静下心来的人很少。“像我今天说的东西,肯定有人要批评我是新保守主义的。说就说吧。你要是能把批评写成一篇文章,那也很不错了。”

冰心的白话散文里间杂着文言,十分到位,毫不生涩。这是陆老所十分欣赏的。

“某出版社老编辑曾说:‘大陆、香港各有个遗少。大陆的叫陆谷孙,香港的叫董桥。’我年纪比你们大,对你们来说,就是‘遗老’了。”

X X X X X X X X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大脑中有个和学习语言有关的兴奋点。一个人先把母语学好,学习外语时,兴奋点就会启动,能自然在两种语言间找到相互契合、对应之处,形成转换作用。因此,外语学得好的,母语肯定也很好。

作为一位能侃侃而谈如何提高汉语修养的英语教授,“您认为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Indifference to success.”(我从未想过要成功。)

英语现在已和“成功”挂钩。“你若是越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你越是不可能成功,因为你将无法领略到英语自身原来的优美。你将忽略它所负载的深厚的英国文化。”

x x x x x x x x

报告结束后,仍有一群学生围着他。我径自走到文科楼看看是否有新的告示。从文科楼出来时,一群人从我眼前经过,其中有个发色近于霜白的长者。我唤了声“陆老师!”他没听见,身旁的人似乎也没听见。

冬天的黑夜总是特别早来临。一片黑压压的暮色里,国年路自有它的喧闹。在路灯的昏黄色光芒下,初时有些迷惘,想了一会儿,终于决定了自己行去的方向。

======================

偶見零二年初冬紀錄,誌此共享。昔以簡化字輸入,文字離“澄靜純潔”亦遠,今存舊貌,倘使入夏南国保有一些舊時拙樸,八年潛沒,即不負矣。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因球賽而感

一.
傍晚爲了趕工完成一份臨時加急的文件,到鄰近食店隨便吃飯。走進室裏,兩桌人仰頭看電視,一桌棕黃,一桌墨黑。熒幕上是林丹對著李宗偉。我吃我的飯,間中也隨著兩桌人的呼叫聲仰頭,看他們爲了他們而呼叫,也看熒幕上的他們爲他們而呼叫——非親非故,就祇爲了生長於于同一片國土,就支持就呼喊就歡笑就憤怒。

二.
是英雄有魔力,還是觀衆有便宜?
他們信仰英雄,冀望英雄完成自己所不能完成的,達致自己所不能達致的。英雄已經被擺出去了,他們祇需做觀衆就好,在旁呼叫就好。反正勝了也不是他們得獎,輸了也不是他們遭殃。既然有人站出去了,自己何妨就在旁邊看看,需要的時候搖旗呐喊,也就夠了。如果英雄繼續英雄,那當然可以繼續歡呼,如果英雄不能繼續英雄,那也不妨跺兩腳罵三句。畢竟要當英雄,就要有這種心理準備。畢竟當觀衆,就要盡觀衆的本分。

三.
我的中小學時代,是楊陽和趙劍華的時代。也許今天他們已經走樣,就如李寧,但他們的姓名卻永遠不老。楊陽是春天,是老大,溫煦剛正。趙劍華是夏天,是老二,決毅自我。
向來不太看運動比賽,因爲一看就很可能不能自拔,像肥皂劇。用食物作比的話就是榴蓮和腐乳。但那時,馬來西亞勝了羽球賽,隔天是要列作公假的,普天同慶。爲了知道隔天放不放假,得要第一時間守著RTM。南馬人平時看的聽的,都是新加坡電視和廣播節目,但在球賽季節,不得不轉臺,因爲新加坡電視臺纔不現場轉播羽球賽。
決賽階段,往往是馬中兩國對峙。楊趙不是馬來西亞人,但是華人。西迪兄弟不是華人,但是馬來西亞人。“你選誰?”——那是我們當時當地的語言,你喜歡誰支持誰,你就選誰。對歌手明星是如此,對運動員也是如此。
也許那是最早接觸的掙扎,在此在彼,在裏在外,你是什麽?誰來判定你是什麽?有相似的黃皮膚,所以支持?有相似的身份證和護照,所以支持?
但那是過時的情緒了。現在不是楊陽和趙劍華的時代了。

四.
上週在家,一日早晨清理雜草,傍晚一條青竹小蛇竄進屋裏,在午睡中被驚呼聲喚醒,拿起木棍猛打,眼看蛇首反舔血肉模糊的身腹,想起那些遭遇意外橫禍的人身,我恐懼落淚。因爲不能理解蛇進屋的目的——也許,是我先破壞了蛇的家園,牠無家可歸;也許,蛇不過進屋逛逛而已——基於安全理由而致死生命,我希望此後不會再有這種事。
晚飯桌上有魚,想起蛇,一個死於不能被人理解,一個死於被認爲是人天經地義的食物,但同樣死得無辜。人不能接受人殺人,因爲基於同樣的生理結構和心理感覺,可以設想、理解被殺的痛楚,但是魚蛇豬狗呢?因爲不能設想、理解牠的感受,所以儘管動手(刀)?
霍金認爲地球人遇上外星生物的後果,也許會像過去美洲土著一樣。我很贊同。外星生物(何必一定是人?也許“人家”才不希罕做“人”)之於地球人,也許正如地球人之於豬狗魚蛇。

2010.05.15.06.00.03栢號屋

補記:昨夜住處樓下潛入一條細小黑蛇。這次,蛇被屋友摧死。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8642558.stm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science/space/article7107207.ece
http://news.discovery.com/space/do-aliens-exist-will-they-kill-us.html
http://dsc.discovery.com/videos/stephen-hawking-aliens/

2010.05.16.07.11.15.PBLibrary.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簡不簡

第一、1956年1月28日,中國國務院公佈《漢字簡化方案》。決議提及“除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以外,原來的繁體字應該在印刷物上停止使用。”

第二、1964年(月日待考),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佈《簡化字總表》,國務院批准。

第三、1977年(月日待考),《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

第四、1986年(月日待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其中建議“翻印和整理出版古籍,可以使用繁體字;姓氏用字可以使用被淘汰的異體字”。這項請示由中國國務院於1986年10月10日批准,同時頒佈新版《簡化字總表》。

第五、1991年12月6日,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全國教育系統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通知》提及“已經被簡化了的繁體字,只能用在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跡書法藝術方面。其他方面確需使用繁體字的,須經上級教育部門批准,並報省市語委備案。”

第六、1992年11月6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語委關於當前語言文字工作請示的通知。第三項提及“已經被簡化了的繁體字,要嚴格限制其使用範圍,只能用於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跡書法藝術方面。書法作爲藝術,可以寫各種字體,但也應提倡寫規範字。其他方面確需使用繁體字的,須按隸屬關係報中央有關部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主管部門批准,並報國家語委備案。”

第七、2000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頒佈,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也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七號)。其中第十七條爲: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跡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

據此或可一窺中國大陸政府於簡化漢字政策之省思。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一程山水一程歌

是我將愁耽成醉醒做睡 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
非我賦詩詩賦我 非我飲酒酒飲我 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
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 半是心中積霜半是人影杳
非我離月月離我 非我思鄉鄉思我 歸得昔日橋邊紅藥不識人

究竟是我走過路 還是路在走著我 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
是我經過春與秋 還是春秋經過我 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舊
夜深孤燈照不悔 回首青江盡是淚 風輕拍肩怕見明月減青輝
一程山水一程歌 一笛疏雨寒吹徹 夢在葉葉聲聲盡處輕輕和

學期最後一堂課上播了這首歌。從前喜歡梁文福的文字和詞曲創作,主要是基於嚮往古典意境。今日重溫,在文字之外,卻還覺得唯有多走一段路,才能多懂一份心吧。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如果夢魘以愛爲名























那時,有誰知道那竟是一場夢魘的始端——種種磨難折騰以愛爲名如潮湧來。而今夢醒,你可還憶得前生?

一個時代的終結者,結束了工廠的夢魘,以愛爲名,重新出發。

可曾聽過,夢魘的聲音?
可曾看過,夢魘的模樣?
夢魘……邀你入夢

愛是爲了尋找
自己失去的另一半
以愛爲名 尋找愛 LOVE STORIES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夢和愛一樣真,愛如夢一般幻

他們說:世間種種,終必成空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文廣之死

文廣,是Dataran Sastera,是文學院廣場,是馬來亞大學文學與社會科學學院廣場。

文廣雖稱文廣,卻爲全體馬大生所有。固然,文學院生總於課前課後在文廣的木製長桌椅邊上聊天討論,或在柱下的歐式古銅青椅上閉目養神;但是,許多系級、院級、校級學生團體的活動曾在這裏舉行,更多活動的幕後準備工作在這裏展開。上課的日子,這裏有來上課的學生;不上課的日子,這裏有來籌辦活動的學生。不論來自哪系,但凡是積極參與活動的,必知文廣所在,也必曾在文廣駐足。文廣的名字,於是從senior的口中,傳承到了junior的口中。幾十年下來,文廣積累了許多的青春故事。二十幾歲人的齟齬和淚水、歡欣和笑聲,愛恨情仇、是非恩怨,都記錄在這無人時顯得特別空曠、惟有風在的文廣。

一代代的senior畢業了,而文廣依舊在,看著一代代的junior進來,演繹雷同的故事,也看著所謂的輾轉輪回,在她懷中得到驗證。

而今天,文廣,這個記憶的居所,即將走入歷史,不復存在。







從中文系樓梯旁下瞰通往文廣的長廊頂端。







長廊此端,窮途末路,且轉道,向光明?






斜坡如昔,草木非舊。








望向文廣的窗。





曾經,廊對岸、柱立處,是紫藤花架和老舊石椅。








本是同根生。







臨時文廣。










受限的天空。

















不忍讓你看見的毀傷。








從樓上走下的職員,對建和毀,一無所知。






安全第一,嚴禁回憶。








魅影。







商女之花。







爭。






聽話。







再不能因瞥見老師遠自長廊走來,而連跑帶跳向DKB了。
文廣被藍鋅片包圍了,“安全第一”、“正在施工”,但周圍沒有一塊板一張紙預告她的未來。朝夕經過的,仍舊朝夕經過,事情多著,誰來理一個靜默的喧嘩文廣。守衛說文廣將建作一個小禮堂,“有冷氣,有所有那些”,(“Ada air-cond, ada semuatulah.”)而教師食堂和後側小地,是未來文廣所在。但文學院辦公室職員在電話中答:“Dataran Sastera? Kita renovate sahaja, dari open kepada bilik. Bilik Tenaga Akademik? Itu, dengan belakangdiatu, jadi kantin atau tempat rehatlah…Kita memang ada bagi tahu pada student, akan tutup untuk renovation... Kalau nak complain apa-apa, boleh tulis surat pada Dekan.”
將通風的開放空間代以需要冷氣的閉塞空間。歷史必然重復嗎?文廣之死,不僅因一個滿載記憶的建築的毀滅消喪,還因人們對她命運的無動於衷。於是,文廣死了。

擬於2010.03.22.02.20.01
修於2010.03.24.03.00.20
定於2010.03.24.03.17.04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早上好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變得如此暴躁易怒,不過大概也就是那時候開始,咖啡成了鎮靜劑。
報復式地吃下三塊馬來糕,和半杯咖啡。即便清晨剛爲自己煮了碗麵。
然後?平靜,走過去。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功課做不完

在沒書沒資源的圖書館,「享受」被架空的校園氣氛。
(在數碼時代,讀書,不必書。)

2010.03.12.05.08.04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转载]像植物一样生活

图:十七区二路某屋。


活得像一株植物,在这个动物凶猛的都市中,多么难得。像植物那样有颗安静平和的内心,仔细聆听生命的呼吸,向着阳光生长,这是最平淡的坚持。用植物成长的方式,经营自己的工作、生活,享受最真实最本质的快乐,于是往往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也能让人体会到生命本质的喜悦。
从今天开始,素食,布衣,做一株植物,面朝阳光,快乐生长!

做一株植物

草本,如今已然变成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个与时尚美容有关的名词,更是一种心灵散步,一种自然生活的象征。草本是一个循环的起点,一种执著的态度。

我们这个民族对草本好像有着骨子里的偏爱:历史悠久的中草药,一日三餐的五谷杂粮,就连文学经典《红楼梦》中那个我见犹怜的林妹妹前世也是一株绛珠仙草……即使时空流转到了现代,尽管各种缤纷的现代生活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趋势,人们还是摆脱不了对植物的偏爱,于是草本生活无可阻挡地流行起来。草本生活的拥戴者崇尚自然,笃信植物赋予生命的灵感和奇迹,希望快乐、美好地生活,希望在阳光丛林里听着鸟鸣声醒来,希望起床后不用百米加速般地向办公室冲刺,希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自然清新和生机绽放的草本感觉……总之,现在流行的草本生活并不玄妙,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息息相关,承载着你我想要健康、想要安宁、想要不愠不火生活节奏的渴望。

请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株阳光下的草本植物,深呼吸……现在,你知道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安静——有谁听过植物的喧噪与尖叫?自足——除了光与水,植物从不要求你给它做雪肌精面膜。净化——以阳光作为最简单的原料,生产氧气这样最动人的产品。做一株植物,是多么可爱。

修炼植物气质

在台风袭来的前几日,正巧在流花湖公园看那些顶着浓烈炽阳盛放的花朵,看到它们即便是在面临凋谢的时候,也依旧盛满阳光地开放到最后一刻,全然不在乎酷暑难耐的气温。毫无恐惧地全力以赴,这种植物身上所体现的顽强气质在生命最经历磨难的时候才得以显现出来。

如果说人分植物气质和动物气质,那么,安静不张扬的,自得其乐的,独立顽强的,美丽芬芳的,应该就是植物气质的人。更根本的是,他们宁肯自己受伤也不会轻易伤害别人。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会明白此中的可贵。

这个时代充斥太多动物气质的人,他们终日奔波忙碌,为了某个目标绞尽脑汁勾心斗角乃至不择手段。心倦之后,总会第一时间想走入静幽葱绿的自然里,这不是属于哪个时代人们的专利,而应该是人的基因里藏着的得之自然的、与天地共鸣的天性。和植物亲近,受植物养育,这应该是早在农耕时代人和自然之间就形成的亲密关系。植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种让人安静的力量,帮助人们远离喧嚣,在匆匆忙忙之中,让内心平静。

草本生活标签

1.落地窗边叹清晨——阳光是草本植物最好的伙伴,现代人躲在空调房里隔绝自然也隔绝阳光,是在一个有阳光的清晨,从落地窗边开始一天的草本生活的时候了。

2.素食的安静诱惑——厌倦了餐桌上日益增多的鱼肉海味,或许素食能给你带去一缕清香和一丝恬静。自己在家白水煮小菜,也可以和朋友一道去素食餐厅大快朵颐,要的就是那份平心静气的享受。

3.享受花草下午茶——一杯润肠养颜的花草茶,可以帮助你从办公桌一大堆待处理的事情中让思绪开个小差,幻想自己在阳光暖暖的午后怡然自得。

4.入睡前的精油浴——脱下一天的疲惫,草本精油可以让你仿佛沐浴在隐藏于遥远群山的清泉中,把自家的浴室变成心灵的世外桃源,让远在澳大利亚的桉树、法国的薰衣草都好像长在我们身边一样。

5.把植物穿上身——炎炎夏日,把植物穿上身会不会更凉爽一些呢?或者纯棉,或者亚麻,随便那么一片布往身上一裹,就是说不清的奇妙风情。

6.家居中的草本风——屏风上的富贵牡丹大朵怒放,沙发和地毯爬满了美洲的月光花和茑萝,壁纸和瓷砖由玫瑰和大丽菊婉约传情……这些高纯度的鲜亮色彩和花草肌理,表达的是生之喜悦,瞬间向人们开启了亲近自然的大门。

7.闲暇做个都市花农——不仅宠物可以当都市人的心理医生,植物也可以。做个都市花农,拥有自己的一小片芳草地,把草本的根种在自家阳台吧。

8.拥有一颗植物心——学会做一棵植物,学会独处,学会谦卑,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在现代都市中修炼出一颗植物心,幸福和满足触手可及。

文/柳翔岷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weekend/2009-07/30/content_18238315.htm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信、望、愛(無關宗教,稍關信仰)



言雖不盡意,但聊可綴情。且錄舊事二件。

****************************************
信、望、愛(無關宗教,稍關信仰)

打飯後要上樓,越過漫步女生,碎語中揀聽一句“可是我比較喜歡他欸”,轉頭笑問:“喜歡誰?”“喜歡你。”“呵呵我不要你們喜歡,我怕啊!”
暖陽下繼續疾行,玩笑話卻帶來一絲念頭——
是。有人不喜歡我,但仍有人喜歡我。天地生人不易,而我得享多少恩情。或遠或近,或親或疏,或師或友,知或不知,總有願意相信、支持、扶助、冀望的力量。

單憑這些,便當自愛。

2010.01.27.03.21.27柏號屋

****************************************

都忙著和遠在天涯的你聯係
都忘了陪住在心裏的我生活

2010.03.02.02.15.41

****************************************
跟著的不是舊事,是新事。

昨暮,剪髮師一在後頭坐下,驚呼起來:“這麽多?!”
挑了兩根幼長的,放到雜誌的黑色封底,端到我眼前來。
曾經有人唱道“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十幾年後,我望著滿地青絲,懂得了她們唱的是什麽。
午後,同學們說著李清照《聲聲慢》,摹仿起來,卻是笑得東倒西歪。也難怪,少年不識愁滋味,怎能理解一個走到荒涼角落的生命?
這些日子以來,壞事太多,好事太少,雖然也就這樣走了過去,但不止一年也就這樣到了頭,甚至新的一年也過了兩個月。實在太不值得。

三月了,第三天了。我三十三歲了。
爲了想起曾經的清朗月華、璀璨星光、溫煦和風,今天值得一書。

我懷念那時的你,於是追憶未來的自己。

2010.03.03.20.58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Datuk Ong

"You're qualified."

He said so, at one hour ago.

2010.03.02.02.11.22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好天

明明一個好好的天,
怎麽就下起了雨來?

今天手上做好了一些事。
短短路上,也和遇見的人說了滿滿的話。

只是,人和人,不過是彼此遇見的短暫風景。

今天明明是好天呀。
所以就該下場雨,把不快洗去。

(在很久很久以前,和很久很久以後,天還是天,地還是地。但在更久更久以前,以及更久更久以後,天不是天,地也不是地。)

2010.03.01.01.19.08

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聽說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33.新

生生不息
旦復旦兮

大寒後一日誌.